清明节主题班会 烟雨纷纷,行人步履匆匆,远处游人踏青而来,清明节悄然而至。
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俗意识和爱国情怀,丰翼小学一年级于4月5日下午开展“清明节”主题班会。各班班主任从清明节来历、习俗(踏青,放风筝,吃艾团,扫墓)、缅怀先烈、古诗词欣赏等方面做了充分讲解。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具体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学习了烈士舍己为人,不求名利的事迹,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爱祖国、爱家乡、爱师长、爱同学,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