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连绵千年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起聆听智者的箴言,共赏这华夏文明的瑰宝。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三年级5班朱珊珊老师带来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解题
清平乐,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不同的词有不同的词牌。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浣溪沙”等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写作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作者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县人。南宋著名军事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理解词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一家五口,其乐融融,这真是幸福美满、温馨和谐的一家人!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和谐快乐的村居人家。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可以使我们充实,诗歌可以使我们明智,让我们每个人都走进古诗文的乐园,颂中华古诗文,赞中华之瑰宝。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