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桃李,真情写春秋
贾书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
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
这是我现在最喜欢听的一支歌。每当我听到它,就会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浑身充满了力量。做了二十多年的教师,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几多辛苦,几多甘甜,体味着教书育人的无限乐趣。
一、初为人师
有人说:“成功的人只做该做的事情,不成功的人只做喜欢的事情。”我想这句话对于没有选择了自己理想职业的人是一种鼓励。说实话,自己当初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当自己硬着头皮走上讲台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忽然产生了一种责任,我要努力成为一个好老师。1996年,我在陈村乡中任教,而我任教的班级却是一个“后门班”,全班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是按分数录取的。年轻气盛的我,硬是带着这帮孩子往好学生堆里挤。针对这些孩子学习不是强项的事实,于是扬长避短,先从各项活动入手。每天课间操,我们做到了快、静、齐;班内纪律我们经得起考验;教室四面墙上,我们用彩纸勾画了各种学习园地,里面有孩子们一张张工整的钢笔字,有孩子们的简笔画,有一面面纸做的小红旗作为奖励......丰富多彩的活动,几乎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信心也慢慢在他们心中成长起来。于是,我趁机告诉孩子们,成绩落后是暂时的,期末抽测我们要让成绩说话。
我首先从奖励学生问问题入手,每问三个问题给一面小红旗,每周一总结,问问题多的被封个“小官”,诸如小组长、课代表之类。当时和我搭班的也多是年轻人,热情很高,对学生的问题“有求必应”,于是问问题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几个大孩子带着几十个小孩子,关系十分融洽。教师乐中教,学生乐中学,可谓是其乐融融。没想到期末抽测,语、数、外各科成绩竟甩掉了倒数第一的帽子,“差生班”解体了!现在想想,那时的很多做法都很“小儿科”,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完全凭的是“一股热情”和“初生牛犊”的精神,可以说用力多于用心。
爱心育桃李
三尺讲台,天地虽小,却是教师的神圣之地,它的基石就是教师的爱心。学生病了,我心疼;学生没学好,我心焦;学生有了心事,我及时开导,帮助化解;学生有了困难,我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
有一天上课时,我发现坐在第一排的待进生,钱国梁同学的袖子上开了一个口子,我走到他耳边轻声说:“下课后到我办公室去一下。”下课后,他好像犯了错误似的低着头走进办公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我的批评。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上衣袖子开了线,我给你缝缝。”这个学生惊奇地看着我,乖乖地脱下了上衣......事后,他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文中写道:“老师啊老师,您是我学海中的明灯,又像我慈祥的妈妈。我若是不好好学习,怎能对得起您啊!”在我的细心呵护下,他懂得了爱自己、爱别人。他现在已是第四军医大学的毕业生。每当回忆起初中生活,他总是感慨地说:“当初要是没有老师的一路陪伴,就没有我的今天。”
潜心修学术
我从教的20多年,教改一直在路上。从“学会、会学”到今天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观念不断创新;从目标教学法,到今天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新的教法层出不穷。作为一线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充电: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总结学习心得,不断向老教师请教,通过各种渠道,来充实和提高自己。我时刻保持对新教法的敏感性,课堂上,我花费学生最少的时间,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让学生取得最好的成绩,我绞尽脑汁地寻找课堂上要讲的“一”,让学生做到“反三”。这些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上好课,认真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股创劲,要不断学习新理念,大胆实践新教法。才能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不知不觉中,我在三尺讲台上已经送走了25个春秋。其间经历了无数的酸甜苦辣。三尺讲台,有着我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三尺讲台,更有着我对学生无尽的爱。我愿用爱心和汗水,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人生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