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没有“安全季”,冬天也不能大意。气温骤降、河面结冰,看似坚实的冰面其实危险异常,极易造成溺水事件的发生。为有效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快来一起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吧!
防溺水原因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冰面看似坚固,实则暗藏危机。一旦冰层破裂,孩子坠入水中,低温的水会迅速带走身体热量,导致体温快速下降,引起身体僵硬、麻木,使人难以游动自救。此外,冬季水下情况复杂,可能存在暗流、漩涡等,会将落水者卷入水底,加大救援难度。
冬季如何预防溺水
1.教育孩子提高警惕:要反复向孩子强调冬季水域的危险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不能随意靠近危险水域。可以通过观看安全教育视频、阅读相关故事书等方式,让孩子直观了解溺水事故的惨痛后果。
2.加强日常监管: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要做到 “四知道”,即知道孩子去向、知道孩子活动内容、知道孩子和谁在一起、知道孩子何时回家。
3.远离危险区域:除了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常见水域,还要提醒孩子远离建筑工地的积水坑、小区内的景观湖等可能结冰但冰层状况不明的区域。如果发现周边有危险水域,应及时告知相关管理部门设置警示标识。
4.做好结伴出行监督:如果孩子与小伙伴一起外出,要叮嘱他们互相监督,不要前往危险水域。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确保孩子们的活动安全。
不慎溺水如何自救
1.保持冷静:一旦不慎落入水中,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挣扎,因为这样会加速体力消耗,使身体更快下沉。尽量让自己的头部露出水面,快速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呼气,保持呼吸平稳。
2.采取正确姿势:落水后,应立即采取仰泳姿势,头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使身体保持漂浮状态。如果身上穿着厚重的衣物,不要急于脱掉,因为衣服在水中能产生一定浮力,但如果衣物阻碍了身体的漂浮动作,可以适当解开束缚。
3.利用漂浮物:如果周围有树枝、木板、泡沫等漂浮物,要迅速抓住,借助其浮力帮助自己漂浮。同时,利用漂浮物调整身体姿势,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4.发出求救信号:在保证自身安全漂浮的情况下,要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嘴巴能自由活动,可以有规律地呼喊 “救命”,以便让救援人员准确判断位置。
防滑小贴士
1.穿着有讲究:冬季出门,要穿上鞋底纹路深且防滑的鞋子,像雪地靴、防滑运动鞋等。避免穿皮鞋、塑料底鞋,这类鞋子在结冰路面容易滑倒。
2.走路姿势要注意:走路时要小步慢走,身体微微前倾,降低重心。不要奔跑、追逐打闹,因为在湿滑路面上,快速移动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如果不小心摔倒,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撑地,可侧身摔倒,减少伤害。
3.上下楼梯要小心:上下楼梯时要手扶栏杆,一步一步稳稳地走,不要着急。如果楼梯有结冰或积水,要及时告知家长清理。
滑冰、溺水是冬季一大杀手,每年均有掉入冰窟溺亡的事故发生。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强冬季防溺水安全教育,携手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寒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