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系列谈
道者,学术研究、思想体系之最高境界。古今中外,非精深领悟修炼则无以至成也!董事长王庆义先生凭借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好学、善思的良好习性、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悟现代教育教学之精髓,逐步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超前的思想和丰厚的积淀。今次依作者原文标题为系列,陆续发表,以飨读者。一则圆董事长见仁见智之夙愿,二则激发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追求卓越之热情,更期望为增进学术氛围,促进丰翼教育教学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校园悟道(一)
王庆义
优秀的生源容易让学校取得好成绩,但未必!因为,学校的功在诗外,更在诗内!能让三流生源产生一流成绩才彰显好学校本色!所以,重生源,不唯生源,咬定内功不放松,才是正确的办学之道!教者,教文教理教艺,须以文教文,以理教理,以艺教艺,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所以,专业首当其冲。育者,育化心灵,须育善育真育美,非诚意正心者不能为。而化育之过程,一定是非清楚,爱憎分明;手段若春雨霏霏,润物无声。非如此不可以言化育。因此,真育人者必定满腹经纶谦谦君子,真学校者亦必为大雅之堂,教育圣地。教育,是近乎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它没有现代工业原料变产品的快速转換,也没有春种秋收的明快节奏,甚至没有飞船登月虽遥远却可目极的现实。它有的只是面对始终变化的人,然后引导他变得更美好,更有力,其潜移默化的状态总是波澜不惊!孔子周游列国穷困潦倒依旧诲人不倦;苏格拉底在闹市中一次次向人发出不断的诘问,尽管别人不耐烦依然我行我素;武训破衣褴衫终年乞讨,终于用乞讨来的钱建起了义学;陶行知师从杜威,却在中国农村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蔡元培、梅贻琦、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外围尽管嘈杂混乱,甚至炮火连天,但是,他们的内心始终平静安祥,只在教育自身的港湾里破浪前行!他们没被外力役使,他们成就了教育,也成就了自身,他们与时空共同永恒!正所谓宁静致远!如果一味地在教育舞台上狂欢,利用教育,消费教育,也许可获一时名利,甚至名噪一时,但终究难免昙花一现。而且,悲剧决不仅仅属于个人!目前,我国存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也就存在国办与民办之辩。其实,国办、民办都在落实一个教育方针,都执行一个课程标准,都为国家培养人才。其根本的不同只在于前者是用纳税人的钱举办,后者是用某个人或某个企业举办。于是衍生出一个新的不同:公办学生免费,民办学生缴费。接着产生一种道德评判:公办为公,民办谋私!其实,公办学校免费,是因为纳税人替你交了费。否则,建设资金何来,办公经费何来,教工工资何来?民办学校不免费,因为办学需要费用,没人替它缴。办教育,最大的道德是给孩子提供他最需要的教育!最大的不道德是占有大量教育资源并以办教育者自诩,却不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贯彻方計,实践理念,落实课标,建设文化,提高成绩……为此,需沉下心来付诸一系列如硬件、软件建设的艰难行动。只有全神贯注一以贯之才能见诸成效。学校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没有领导支持自然不行,但领导为什么支持你?你做得也许不错,但领导如何知道?办学行为必须规范,但评价标准的主观性甚至双重性、多重性,让你不得不靠攻关为自己谋求更大空间。学校工作要力求完美,但金无足赤,难免存在瑕疵。而这种瑕疵,可说瑕不掩玉,也可一丑遮百美。是什么结果?取决于攻关能力!现代管理学非常强调沟通,这是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但是,假如沟通就是攻关,翻云覆雨,把不应该变成应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的专注又从何谈起?当办学而不专注变成普遍而且常态时,学校又当以何种形象向社会呈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谓人之共识;但如何让专业的人专注地做事,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大问题。军人的孩子愿当兵,官员的孩子愿从政,演员的孩子愿学艺,大夫的孩子当医生,可老师的孩子有几个愿意上师范?过去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也有把教师看作"三教九流"中之末流的黑暗时代。究其原因不外乎为师者地位卑微,收入微薄!当然,老师也曾被放在"天地君亲师"的重要位置上;也曾受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极力推崇;现在,则把"尊师重教"强调成了口头禅。那么,老师的地位和收入真地足以体现他所创造的价值了吗?——当然没有!中国文化很强大,但中国文化也有其局限性,急功近利、追求现实的获得感就是重要体现!贵者可以给你地位,富者可以给你金钱,强者可以给你保护,医者可以给你祛病,教者只能给你未来!在一个崇尚既得利益的文化氛围中,与现实比较未来是那么重要吗?既然不那么重要,教师的重要性又从何而来?任何事物不具重要性都会被边缘化,老师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社会发展离不开老师,任何时候都需要他们去"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文化要改造,风气须引领,行政要给力,办学者更应首当其冲,为改变教师的被动现状做出切实努力!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是每个办学者的基本责任。而教师发展的最重要标志就是专业、富有且受尊重。那么,唯有及时充分地给予老师这些,办学者才既无愧于心,又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有了这些,师范里才会有更多教师的优秀子女!社会上才会有更多教师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