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光辉灿烂。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我们亲近蒙学经典,其乐融融,我们诵读诗词经典,书声琅琅。 我是四9班的周一诺,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他尤擅七言绝句,属于江湖派诗人,他的诗意境高远,用语新颖,非一般江湖派诗人之作。其《游园不值》一诗,脍灸人口,成千古绝唱。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这首诗从冷寂中写出繁华,从访友不遇感悟到意外机缘,以小见大,耐人寻味,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今古名作。 诗意: 应当爱惜青苔不让屐齿把它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那扇柴门可是许久也不开。 然而满园的春色柴门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已从墙头探伸出来。

赏析: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色。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游园,赏花,寻春,是古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的题材,而这首小诗却能够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其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魅力,传诵千古。 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连绵千年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每个人都走进古诗文的乐园,颂中华古诗文,赞中华之瑰宝。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 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撰稿:宋丽 图片:四年级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