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各年级教师优秀的读书心得,一同来欣赏他们的所感所悟。
读书心得之《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张小洁
当代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我们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种种教育方式,仅有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的、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在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后,让我有了很多感悟:
我觉得爱的教育是最美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在关爱中有所提升。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的微笑、关爱和鼓励,都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有温度的教育,也会因为老师的关爱而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这门课程。我记得在做心理台账的时候,记录了这样一个男生:班级里他的性格最倔强,跟老师唱反调,总是打扰其他同学学习。跟他有过几次谈话,甚至是严厉批评但是效果甚微,在后来的相处中,我发现他是挺可爱的孩子,只是我用大人的思维约束了他,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我便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虽然他有些调皮但是很聪明,我特意把他安排为学习小组的组长,课下之余帮助其他同学。他也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热心地帮助组员,对自己的小组长职务也是很自豪。只要多一些关爱和耐心,就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认为教育可以是温暖的、甜的。枯燥无味、过于严肃的教育不是孩子们想要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开朗的孩子,我们不妨多一份童真,做一位有童心的教育者。我们在学生时代何尝不是想要在温暖的教育中学习,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教育的甜美,同时作为老师也会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共同成长。在一学年的相处中我发现好多教师跟孩子们在一起时,就像一个孩子,她们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心理上扮演学生的角色,自然就融入到他们当中。比如我们在课堂上的小互动、活动课中的开心玩伴、体育比赛时撕心裂肺地为孩子们呐喊加油,这是老师们真正地融入到学生中,给予孩子们有温暖的教育。
懂得尊重孩子的教育是最美的。现实中有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把自己感觉是好的都会让孩子去学。我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时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能接受,那就可以去尝试;如果孩子很抵触,甚至是反感,那我们就该考虑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我觉得孩子们不只是被束缚、被安排,也要得到相应的尊重。
寓教于乐的教育是最美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实现自我价值有所提高。各年级为孩子们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也正是为此服务:古诗朗诵大赛、习字展览、红色故事演讲等活动,让孩子们能积极参加,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及专门为丰富孩子的学校生活而开办的每周特长课,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也能让孩子在学习之余锻炼手和脑,释放孩子内心的消极情绪。也让我想起了在教学中,语文组组织的《老鼠嫁女》讲故事比赛,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老师们的协助下,配上音乐和图画,整个活动过程非常精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既了解了故事内容,又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能力。其实教育可以是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多收获的。
爱与艺术教育永远是教师不懈的追求,也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我们的孩子都能在自信、自立、健康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李烁
我们的职业也许并不算得上神圣,但是它也绝不普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让童言童语帮忙洗涤我们的心灵,让童真童趣伴我们走过这许多美好的时光。
假期闲余有幸瞻阅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老师在初为人师的时候也曾犯过许多愧对于学生的错误。反思我自己,我想我是喜欢孩子的。可"喜欢"孩子和“爱”学生是两码事,它们是一种情感的两个层次。做教师,感情是很重要的,但是绝对不能仅仅凭感情,更重要的是责任和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而“爱学生”则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我想我今生今世也做不了像孔子那样的师圣了,甚至连像李镇西这样的名师也是做不了的。我想做的仅仅是一个心中常有爱的老师,一个尊重学生同时也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我承认我和大部分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在初为人师的几年里,热情有余但却思考不足。前辈经验是很重要的,无数的前辈用事实告诉我们,教育离不开爱。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师爱,首先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
教育,应该把童年还给童年,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应该多一些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教育,少一些对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对于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的社会化教育只会让他们变得世故,变得成人化。本该的做梦的年纪,就不要让孩子时时刻刻睁着一双对周围世界充满警惕的早熟的眼睛。有个意大利的电影,名叫《美丽人生》,一个犹太的小男孩在五岁生日那天和父亲一起被德国纳粹抓进了集中营。为了让孩子天真的心灵不受到伤害,在等候去集中营火车的时候,父亲告诉孩子:“我们在参加一个惊险的游戏,如果我们积满1000分就会获得第一名,奖品是一辆坦克。”最后父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一颗晶莹的天真的心灵。值得一看的电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如是说:“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的确如此,李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在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的首位。作为教师的我更要勤于思考,勤于笔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争取进步。
段段时光蓄真情
——读《万般滋味 都是生活》有感
丁雪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丰子恺
岁月无静好,有人负重行。跌跌撞撞的教育时光此起彼伏,她转过圆,走过方,才使得现在踏上三尺讲台的自己从容、自如。依稀记得春日里,行走在花园中,穿过绿荫,虽也有磕磕绊绊,却使自己浸泡在浓郁的花香中沁人心脾。正如此刻,虽已入秋,奔跑在田野里,那些凉意却抵挡不住果实的硕果累累。段段教育时光犹如大自然的深情,是对梦想的礼赞,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偶遇丰子恺先生的《万般滋味 都是生活》时,此时的我正处在教学新时代、语文主题学习的浪潮中,传统的紧抓课堂到单元整合学会放手,转变之中的碰撞让我记住封面上那句“愿你永葆童真,并乐此不彼”,这让我想到教育的初心。
教师的初心,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敬畏,就是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就是对学生甘当燃烧烛的无私奉献。再回想那些跌撞又算得了什么,虽然偶有挫折,我依然奋斗在我所热爱的教育一线,用自我的热情与坚持,维护教育的美好。我想这是所有丰小教师的初心,愿在新教学之路上,用自己的热忱点燃所有学子的梦想!
读书使人明智
——暑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张新平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教育专著,文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暑假期间,我又重温了一次。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感触颇深。每次捧起这本书来,就感觉自己在和一位资深老者聊天,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在这次的“谈话”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老所说的“阅读”。他提到:一个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再读书。他也提到: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诸多关于阅读的话不仅是告诫教师要多读书,也是给学生一个忠告。教师再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也要有一桶水。要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学生在接受教师一杯水的过程中,要保持“空杯心态”,不断的向书本、向老师汲取新的“养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
苏老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途径。所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很重视每一节阅读课。在阅读课中,教师起到一个导读的作用,比如有次读《西游记》我只读开头的部分,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会给他们设置悬念,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剩下的时间,让他们结合之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自由阅读。这么几节课下来,我发现班上爱看书的小伙伴多了。他们还会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买的《西游记》外观为什么和其他同学的不一样?里面内容一样吗?不仅如此,有的学生还会下课过来找我探讨问题……这些人群中我发现有之前学习不太积极的,也有一些“调皮鬼”。他们的改变令我更加重视了阅读课。阅读课堂有时也会“多元化”。猜谜游戏、情景剧表演、小小科学家、知识竞赛等等。两个月下来,他们的知识面比以前广泛了,上课状态也比之前专注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也会感到很轻松。这也就是应了苏老那句:阅读能让人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是活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谈话中也提及读书,甚至在他的著作《之江新语》中也这样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需苦学,还应“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借用苏老的一句话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喜欢也很重要
张味味
近期拜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非常赞同一篇关于“让学生喜欢我的课”的文章,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才能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也是我所追求: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更喜欢我这门课程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名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时,也许会喜欢上这门学科;但一名学生讨厌一名老师时,一定会影响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情绪。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用眼睛追随你,喜欢用耳朵听你说的话,甚至会因为没有完成的很好而产生愧疚感时,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喜欢也很重要。
喜欢很难吗?其实也不很难。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运动会为他们加油呐喊;他们有需要时,给予老师的帮助;不自信时,老师先送他一份鼓励等等。喜欢很难吗?其实也很难,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让学生真正接纳自己,而这个度,才是老师需要学习的难点。
我始终觉得,自觉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大难关。只有学生喜欢自己,他盼望着上这门课程,把听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才能真正有所进步。现在的我,更喜欢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达成这门课程的目标。或许,它不像一节真正的课堂,但是它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我更愿意,把我的课堂变成孩子们放松的时刻,爱上我的课堂。